

生命之光——记“肾病神医”王若琪
日期:2022-07-21 16:31:47
分类:新闻中心
阅读:38次
1960年,本应拿着齐齐哈尔师范学院中文本科录取通知书去圆文学梦的王若琪,却鬼使神差地走进齐市中医学校的招生办公室,以她那优异的成绩和不同于一般女孩的个性,改学了自己的人生。神秘的中医国度就这样凭添了一位虔诚的女孩。当时,中医并不被社会所重视,许多同学中途改了行,但王若琪毅然坚持下来,一学就是六年。
1967年,王若琪随“六 二六”医疗队来到黑龙江省建设兵团50团。阴冷的土屋和潮湿的土炕使许多年轻人病倒了,许多人得了严重的肾病,轻者丧失劳动能力,重的失去生命,王若琪的表弟也患尿毒症不治而亡。战友和亲人的不幸,激发了王若琪的使命感和责任心,她下定决心要用北大荒的暴风雪磨炼出来的不屈和顽强,去攻克肾脏病这一顽症。
从农场返城在铁锋区医院任中医科主任,30年间,王若琪从未停止过学习和探索。她从《黄帝内经》、《素问》、《灵柩》等一本本晦涩难懂的传统医学书籍中吸取着营养;从一个个纷繁复杂的病例中,摸索着一人一方、辨症施治的途径。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王若琪终于总结出一套自己的肾脏病的纯方法,无数个危重患者奇迹般地起死回生了,“肾病神医”与王若琪的名字紧紧地连在一起传遍鹤城,在国内也得到了专家们的肯定,已被收录进《中国中西医名医大辞典》中。《鹤城晚报》、《齐齐哈尔日报》、《鹤城时报》、《东方晨报》、《中国保健营养》杂志等多家报刊都报道了她的事迹和成果,她的论述和成果也博得国际专家的赞誉。
“青春无悔”,成功后的王若琪说。
通过苦心钻研和大量临床实践,王若琪总结出来“肾——脾根源”之说。她认为:借之肾阳,脾才健运,化生精微而又着盈于肾。否则脾肾失调,失常。要纠正脾肾之间共性的失调,必须培土以固后天之本,以固先天之本,达到脾肾相互滋生、相互促进。王若琪归纳了10种西医肾脏病病名与中医相适应的病名与病候,并将西医检测灵活地运用在中医临床上,进而提高了中医中药肾脏病的监测效果。她根据“肾者主水,受五脏之精而藏之”的理论,按肾脏本身病变和危及其他脏器的病变整理出对肾炎、肾病综合症、依赖型肾病综合症、尿毒症等病行之有效的10种方法,并依症使用“若琪肾病10型系列方剂”。她从危重肾病患者的中,发现了20多种中药可降尿蛋白,10多种中药对抵消后遗症有,她还积累了6组有份量的降尿素氮肌酐的中剂,可替代西医血液透析。这些独特的方法,在临床中收到了显著的效果。王若琪多年来始终坚持“辨证”的准则,经她的患者不计其数。
1994年,年近六旬的王若琪又在齐齐哈尔市合意小区的楼群中开了一家中医肾病专科门诊。
开业5年,已接待并近万名患者。讷河学田乡一名患者,水肿、、甲状腺肿大,吃下25剂药,病愈归乡。年仅9岁却有6年肾病史的沈阳一儿童,不到两个月病情好转,高兴得逢人便将:“我要上学了!”他的父母感激地赠送一副锦旗:“神医若琪轻妙手,肾病六载一剂除”。龙江县患者患溶血性尿毒综合症,这种在万例尿毒症患者只二、三例,并且九死一生。王若琪经过细心诊断,开出一剂,仅8副药就使患者脱离了危险,40副药服完,化验恢复正常。96年,患者到北京协和、天坛、中日友好等5家大医院复查,经专家、教授鉴定,肾功能完全恢复健康。
许多人来这里看病,不只是因为王若琪医术高超,更因为她医德高尚。对生活困难的患者,没有钱也可以用药,有的患者家庭十分困难,欠了很多药费,她都给免了,“没有王大夫,就没有我的今天”,这是许多病愈患者共同的心里话。还有许多外地生活困难的患者,王若琪在经济上和生活上都给予照顾,并亲自抓药、煎药。王若琪常说:“一位医生没有医德,没有爱心,根本就谈不上医术”。她正是用那诚挚的爱心,架起了心灵相通的座座桥梁,架起生命相约的道道彩虹。
很多病人都在死亡线上挣扎过,他们珍惜自己的生命,他们热爱生活,有的为了治病不惜倾家荡产。
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一名患者正在筹备与女友结婚,突然得了肾病。一治就是一年,把结婚的钱全花光了,可是病越来越重由肾病综合症进展成氮脂血症期。1994年4月,找到了王若琪。王若琪心想,年轻轻的,我若不接治,他只有死路一条。王若琪说,先抢救为主,钱什么时候有什么时候再付。于是,王若琪先抢救心衰后降蛋白,扶助肾功能,先后服七十多服药,该患者完全变了一个人,白头发逐渐变黑,脱落的头发又长了出来。
“人生的意义就在于对理想执着的追求,医生的价值就在于对患者无私的奉献”。王若琪永远记着她行医数十年的座右铭。
中华新闻报 1998年7月27日载